中国家具产业在经历了近30年的“牛市”发展之后,迎来了行业寒冬。地处重庆,尽管一部分卖场受到市场影响,或黯然离场,或情境低迷,但这一片神奇的土地却似乎真是一处“世外桃源”,仅2012年就新开近30家大型家居建材卖场,而这一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,以至于人们在震惊的同时不得不开始怀疑,消费市场能否承载如此厚重的体量?面临接连不断的竞争,这些卖场又将以怎样的方式打破现有局面?又或者,对于卖场运营者与商家们而言,这一切的一切,意味着中国家居正在掀开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序幕?渠道变革集中是一种趋势。
今年3月,在由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、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、全国工商联经济部联合举办的全球家居交易集散平台发展论坛上,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表示,中国家居行业目前的最大问题就出在流通领域。只做生产、只做销售、只做物流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有市场,以大平台的影响力,吸引从产销到物流的全产业链入驻,才能真正解决当前的困境。在中国经济步入转型期后,搭建起家居产业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链,这越来越成为行业的共识。
重庆家具产业园,是重庆地标性的家居生产销售集群区域,涵盖了家具、建材商品的批发与零售,园区内还拥有一个国家级的质量检测中心。重庆家具产业园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,园区的巨大优势在于它的产业链完善,通过统一规划管理,使得产品线覆盖完整,从进出口家具、重庆精品家具、灯饰、材料、家纺等应有尽有。目前,行业内同质化竞争还是相对严重,但园区物业以“30%卖出+70%租赁”的方式,且大部分由业主自己经营,因此产品价格比中心城区优惠40%左右,相对更有竞争优势。“重庆家居业正在迎接的是一场渠道的变革。”该工作人员说:“未来的重庆家居产业一定是以聚集为形态的发展方向,这也将是消费习惯的升级。”
差异定位消费习惯决定一切
新兴家居卖场的出现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改变了重庆家居卖场的版图。
行业洗牌留下真正专业的团队
如此,实力雄厚的专业卖场邀请的场内品牌皆为口碑、质量、品质较高的,当遇到市场震动时,这一类的品牌抵御风险的能力则更强,同时也淘汰一批无经验的热钱商家,其实也算是一种市场的自身调剂,成为平衡消费与销售之间的杠杆。
观点
错位竞争满足消费需求
家具需要像房地产、汽车一样做出品牌,要实现规范化和规模化,集群效用明显的CBD模式是家具行业发展的必然产物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专业的市场营运商,都要冷静地分析,在CBD规划中的展销内容必须要找准定位走出特色,否则同质化的竞争将严重影响市场均衡。